首页 > 旅游 > 景点 > 正文

什么是上宅文化,上宅文化遗址

2018-12-17 23:05:54 来源:平谷生活网
阅读() 

上宅文化,是北京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原始农业萌芽状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介于北方草原和中原两大地区原始文化中间地带的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填补了北京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的2000年空白。当人类社会发展到新石器时代,人类已经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发明了陶器及出现了农业和养畜业,距今约五六千年至1万年,仍处于原始社会时期。而上宅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其遗址包括北埝头、上宅两处,发现于1982年至1984年文物普查中。

 
北埝头遗址,在大兴庄镇北埝头村西500米处,坐落在洳河南岸一片高出河床7米的台地上。遗址南北长125米,东西宽50米,面积约6000多平方米,遗址内堆积主要包含新石器时代和汉代两个文化层。遗址东部,一组汉代墓葬打破了早期文化层。遗址西部由于村民取土一部分被破坏。经考古发掘,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层距地表深度一般在0.8米至1米,文化层厚度在0.5米至1米之间。第一次清理发掘60平方米,出土各类陶器93件,其中完整的13件,各种石器73件。在遗址东部已被村民取土破坏的约1500平方米范围内,清理出新石器时代半地穴式房址10座以及汉代土坑墓4座。后又对遗址东部进行了小规模发掘,揭露面积100平方米。
 
这些居住的房址,直接挖在生土之上,属于篱笆墙式的半地穴建筑,无明显室门迹象。从房址残存的形状看,平面多呈不规则的椭圆形,有3座为抹角方形,长径一般在4米以上。在房址内壁底部,发现柱穴遗迹。居住地面经火烘烧,尤其在每个房址地面中部附近,都发现1个或2个埋在地下的深腹罐,罐口稍露出地面,罐内存有较多木炭渣和灰烬土。在陶罐周围发现较多红烧土碎块和木炭渣,说明深腹罐是用来烧煮食物并保存火种的灶膛。举一个例子,有一个房址,平面近似椭圆形,东西直径5.6米,南北直径4.6米,内壁残存深度5?30厘米。居住地面经火烘烤,表面是一层厚约5?6厘米的红烧土。由于火候不高,烘烤不均匀,地面颜色斑驳,有的地方红褐,有的地方灰黄,硬度也不相同。室内地面西北部略低于东南。在东壁中部有一个向外延伸的缺口,宽1米,或是门的位置。靠近西壁附近地面上,有4个圆形柱穴遗迹,直径约22.24厘米,深12.14厘米,中部偏东位置,埋一个大口深腹罐,罐内有较多木炭渣和灰烬土。柱穴间隔五六十厘米。应该说,当时人们就住在这种篱笆墙式半地穴房屋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生活的特点。半地穴式居住当较为潮湿,尤其隆冬时节亦应极为寒冷,而此深腹罐带有炭火,则可烘干且烘热地表,便于日常居住。从这个意义上,这是否为北方火炕的前身?这里的先民选择靠近水源、土壤肥沃的黄土台地上建造房屋,已经形成了定居的聚落点。居住遗址分布较为集中,呈现出一种氏族部落的生活情状,其经济生活包含农业、狩猎、采集等多种因素。
 
经过对北埝头遗址出土器物的分析和炭十四测定:北埝头遗址文化遗存,相对年代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阶段。在某些方面与东北地区的新乐下层文化、红山文化、富河文化存在相似之处。如这些文化遗址中,都有相当数量的细石器;陶器中都有夹砂褐色深腹罐或者叫作筒形罐的器物,陶器纹饰都有压印的“之”字纹,尤其是北埝头遗址陶罐上的竖“之”字纹与辽宁沈阳北郊新乐下层文化陶罐上的纹饰接近。这些相似之处,说明北埝头遗址与东北地区的早期文化,在各自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但要早于内蒙古赤峰“红山文化”。
    相关标签:
来源:平谷生活网 作者:平谷网
<